首页>>首页

中国-老挝青年发展云讲堂:用中国智慧为青年务实合作赋能

作者:胡文利 来源:中国青年报客户端2022年10月01日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胡文利

如何用科学的商业工具改进企业经营模式?如何通过人工智能振兴乡村经济?如何为残障人士及失能老人打造“脑机交互”的新世界?在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宏大事业中,青年如何找到自己的一席之地?9月28日至30日,由中华全国青年联合会主办,广西青年联合会、中国青年报社、中国(广西)国际青年交流学院、KAB全国推广办公室承办的中国-老挝青年发展“云讲堂”,在两国青年之间掀起一场头脑风暴,为中老青年的务实合作开辟更多道路。

中国-老挝青年发展“云讲堂”与会代表在线合影。 (全国青联供图)

老挝人口约740万,其中15-35岁的青年占60%以上。帮助青年就业创业,使其获得稳定的收入来源,推动青年群体技能提升,便成为促进老挝青年发展的优先议题。

正如全国青联副秘书长董霞所言,中老青年是两国友谊的见证者、传承者,也是两国合作发展的参与者、受益者。中国共产党即将召开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大会将秉持全体中国人民的意愿,科学谋划未来5年乃至更长时期国家发展的目标任务,全面擘画中国未来发展的宏伟蓝图。老挝也正在实施第九个国家社会经济发展五年规划。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中老青年发展空间十分广阔。

以科技手段实现乡村振兴

中国实现乡村振兴的经验,对以农林业为优先发展方向的老挝而言尤其值得借鉴。陕西绥德县位于陕北黄土高原的丘陵沟壑区,海拔高、降雨少,贫困率曾高达13%。2019年,在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的支持下,这片干旱的陕北土地上第一次种植了杜仲——这种名贵中药材通常生长在降雨充沛的地方。

“杜仲树叶可以用于开发保健品,或作为天然抗生素加入饲料中;树皮可以直接入药或提取杜仲橡胶。”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研究员朱铭强说,自2019年开始栽植杜仲以来,园艺站所在村三年增收300余万元,村民平均增收2300余元,实现了集体脱贫。

成功的背后,是科技的迅速发展与合理应用。据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副研究员康孟珍介绍,近年来,人工智能技术在病虫害监测、消杀、智能灌溉等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未来农业将与智能技术深度融合,实现健康可持续的农业种植。

“只要按一个键就可以灌溉浇水,这是我曾多次梦想的场景。”老挝青年Mr Aliyasone从事绿豆芽种植,这是老挝人喜爱的食物,但目前种植规模还停留在家庭作坊的阶段。他希望将来到中国学习自动化栽培技术,扩大生产规模。

在绿水青山中发掘金山银山,是中国青年助力乡村振兴的另一条富有想象力与创造力的途径。武汉湖振煜环境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胡振发现,黑臭水体与河湖污泥具有很高的经济价值,但目前,污泥处理主要以焚烧和填埋为主,不但会消耗更多自然资源,还会产生二次污染。胡振团队通过全封闭管道将污泥运至底泥处理厂,经过除杂、除渣、脱水等无害化处理后,污泥摇身一变,成为家居绿植陶粒和生态环保砖,身价扶摇直上。“这个‘农村生活污水集中收集处理项目’不但改善了乡村的人居环境,促进了当地旅游业的发展,还给当地带来了极大的经济效益,带动了农村人口就业。”胡振说。

用数字技术推开新世界的大门

“随着数字经济时代的到来,一些行业和岗位肯定会被淘汰,但也会催生新业态、新职业。所以,(数字化)对青年来说既是挑战,也是机遇。”重庆冬野日出文化创意有限公司联合创始人薛首志表示,当代青年除了享受城市化转型的红利,也要承担社会责任,用数字化激发城市每一个细胞的活力。

数字化能改变一座城市的治理模式。广东国地科技是一支以年轻人为主的科技团队,他们利用新型技术测绘山水林田湖草数据,构建自然资源三维立体图,为规划设计、耕地保护、生态恢复等政务提供数据支撑,并为复杂的城市空间和社会治理问题提供解决方案。

数字化也能改变一个人的生存方式。据联合国统计,全球有10亿人患有某种形式的残疾,如听力或视力受损、肢体缺失等,还有上亿人承受着神经类疾病的痛苦,如阿尔茨海默病、渐冻症等,给家庭和社会带来了高昂的看护成本。

“对残障人士而言,科技是有偏见、有障碍的,因为科技带来的便利往往是他们无法享受的。”深圳睿脑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兼CEO刘思宇举例说,物联网方案通过科技设备捕捉使用者的影像或声音,实现对物联网系统的控制,如通过语音助手操控电器,但这对残障人士并不一定适用,因为有些人不能发出声音,有些人不能看到外界,还有些人无法动弹。

为帮助残障人士实现自主生活,刘思宇率领一支由高知青年组成的科研团队,通过捕捉磁共振、脑电波等信号,读取大脑意图,并将数据传输给智能假肢、轮椅等设备,完成患者想要完成的活动。刘思宇说,脑机接口、人工智能与元宇宙技术的结合,为迎接全球老龄化时代的到来提供了新的解决方案。

数字化还能改变一代人的发展方向。来自沙湾那吉省的Nikhom认为,中国数字经济和电商销售的蓬勃发展,值得老挝借鉴。虽然目前老挝许多地方还没有条件开展电商业务,但越来越多年轻人已经开始了线上创业,迈出了重要的一步。

用可持续理念助力老挝青年创业

跟中国青年一样,老挝青年也有关于未来的理想和规划。在路演环节,他们展示了自己正在从事或将要开展的项目。

Chanthaxay Mahay带来了美丽的蚕丝头饰,“蚕丝是老挝特产,我们的头饰既要传承老挝传统文化,又要兼顾现代人的需求”。Ninapha的家人种植蘑菇,因为蘑菇易种植、生长快,也深受老挝百姓喜爱。Phetsavanh在当地农村推广种植有机蔬菜,帮助村民以可持续发展的方式脱贫,他特别强调,项目资金来自中国。

在清华大学Xlab创业导师柯罗马看来,经过培训后的老挝青年创业者,都具备了成本管理意识,项目也很接地气,这是创业者的必备素质。更重要的是,许多青年还考虑到社会价值,他们的创业过程体现了对可持续发展的追求,也体现了中老两国的友谊。“挣钱当然很重要,但新一代创业者一定要有面向未来的战略眼光,创业才会更有利于人类整体的前景和发展。”他说。

老挝青年盼望来华“取经”

三天的时间稍纵即逝。临别之际,老挝青年纷纷表示意犹未尽。

“三天的培训让我学到了很多方面的知识,给我留下了难忘的回忆。希望以后有机会到中国继续深造,因为中国确实有太多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Mr Aliyasone表示,中老两国山水相连,文化交往和历史渊源都非常悠久,中老铁路的开通更是两国关系的重要节点,老挝从此由“陆锁国”变为“陆联国”,有望成为过境贸易和运输的枢纽。

“希望下次培训时间能更长一些,至少持续一周以上。虽然三天也学到了知识,但是还不够。”老挝共青团中央媒体部工作人员蒙托(音)很希望中方能够举办中文培训班,让老挝青年能与中方进行简单交流。

“这次云讲堂交流了很多内容,谢谢各位中方老师为我们传授知识,介绍经验。”Phetsavanh曾经来中国考察,亲眼目睹了中国的“跨越式发展”。他说:“老挝跟中国的差别太大了。我们想向中方学习经验,希望老挝也能实现跨越式发展。”

不少老挝青年抓住时机,与中方进行“业务对接”。有人表示对杜仲产业很感兴趣,想把杜仲引进老挝栽种,希望在中国找到收购方;有人想把中药引入老挝,治疗老年人的长期疾病;还有人想把价廉物美的中国商品卖到老挝,希望双方开辟专门的物流渠道,降低运输和汇率成本……

“一直以来,中方在基础设施建设、老中铁路、政府奖学金和青年交流等领域,给予了老方大力支持和帮助。此次培训的内容符合老挝政府制定的国家发展规划目标。”老挝人民革命青年团中央国际合作部副部长普翁·玛尼翁希望,参加此次培训的学员能在工作中学以致用、取得实效。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北京10月1日电

【责任编辑:高鑫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