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年来,KAB创业教育项目作为贯彻落实国家创新创业政策、服务青年成长的重要举措之一,积极发挥服务青年、培养人才......【详细】
首页>>研究

“技术创新”已成青年创业“关键词”

作者:李璇 来源:中国青年报客户端2021年05月20日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讯(中青报·中青网见习记者 李璇)半年前,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的天眼智控创业团队,参加了全国大学生微创业行动西北区微创营的路演,活动当天便接到了台下某家创投公司抛来的“橄榄枝”。

“几个月来,这家公司虽然暂时没有资金支持,却给我们提供了办公场地,还有与上下游企业沟通的渠道,通过与创业前辈深入沟通,我们更加明确了未来的发展方向。”天眼智控项目CEO郭哲宇说。在近日举行的2020年大学生微创业行动20佳路演结束后,天眼智控获得了项目金奖。

天眼智控并非是唯一受益于大学生微创业行动的创业团队。例如,通过青创头条App和微信公众号“KAB创业俱乐部”的项目展示,中央民族大学致力于可吸收外科手术缝线技术应用的邦达科技项目,受到某家互联网医疗平台关注,双方现已进入接洽合作的阶段。

“大学生微创业行动就像一场创业创新者的盛会,让我们接受了系统化的创业培训,梳理打磨了项目,从实验室一步步走向了产业。”邦达科技项目联合创始人、财务总监胡汉彬说。

根据中央财经大学商学院党委书记、教授葛建新所做的《2020年大学生微创业行动数据分析报告》,“技术创新”已成为青年学生最为关注的创业关键词。如何将实验室里的技术创新带入千家万户,直击行业痛点,甚至是引领一种新的产业,创业青年正在交出自己的答卷。

参会嘉宾与微创业项目代表在现场“敲锣”

空中影像的智能分析

“我们的项目,为印尼、泰国的大型种植园提供了作物消点、资产评估、虫害监测服务,工作时长从1个月缩短到1个星期,数目清点准确率达到98%以上。”在2020年大学生微创业行动20佳项目路演现场,西安交通大学Speed Map项目首席运营官王荟晅,向观众展示了团队最新的“战果”。

事实上,Speed Map基于快速地图重建技术在无人机地图重建和空中影像分析领域取得的进展,离不开研发团队此前开发上百万行代码的技术攻关过程。

技术创新实践里,技术往往是决定项目成败的关键环节。技术立住了,项目才能踏入技术背后的“星辰大海”。

在新一代信息技术领域,不少参加微创业行动的创业团队,都在技术开拓中留下了自己的足印。

例如,来自湖南科技大学的治煜科技项目,开发WIOT物联网漏洞检测和修复引擎,可以模仿黑客进行渗透测试的过程和能力。浙江大学麻辣数据项目设计的数据众包平台,能够吸引潜在的数据标注人群,在满足人工智能领域数据需求的同时,发展数据标注师这一新兴职业。

华南理工大学的一叶智慧项目,则关注室内可见光定位技术研发,探索为大型商超、地下停车场等大型室内场所解决室内无法定位或是定位精度低等问题。

在技术研发与创业进程的关系上,一叶智慧项目创始人、首席技术官陈艺荣颇有感触:“技术研发时,我们往往会执着于去改进某个细节,而不会去考虑成本问题,但创业如果没做好成本控制,可能项目还没成功运行起来,就已经支撑不下去了。开展创业,技术上的提升是一方面,也还要学会资源整合、不断寻求潜在的合作方,让项目存活下去。”

从科研到科创,转化之路上的艰辛与荣耀,创业者们正在一一体会。

直击“缺芯少屏”痛点

2020年11月10日,中国研发的万米载人潜水器“奋斗者”号在马里亚纳海沟成功坐底,坐底深度10909米,刷新了中国载人深潜的新纪录。

哈尔滨工程大学逐澜科技创业团队一直关注着“奋斗者”号的深潜进程,“奋斗者”号万米海试的成功,让专注开发水下检测机器人的逐澜科技团队,看到了国家在深海领域取得的技术突破,以及随之而来的新的产业机遇。

个人的创业实践,离不开所处的时代,能否在时代大潮中找到自己的位置,考验着每一个创业团队的判断力和执行力。

“缺芯少屏”一直是中国电子行业发展的痛点,来自南京大学的5M创业团队,将创业重心放在纳米银线的大规模和自动化生产上,通过用流场合成技术取代传统的釜氏反应,减少了釜氏反应在清洗反应釜、加入原料等方面耗费的时间成本。

“未来5年内,纳米银线的市场需求及应用将出现一个爆发性的增长点,如果我们此时布局,可以掌握市场先机。”5M项目负责人董训益说。

5M对电子产业发展走向的判断,还有待时间来验证。不过,及时发现行业痛点,并依据自身技术优势来选择入局方式,本就是创业者们应该具备的直觉。谁能捕捉到时代的“风”,谁便能在市场竞争中走出一步“先手棋”。

值得留意的是,在洞察时代机遇的过程里,创业者们对家国情怀也有了更多体认。

例如,重庆大学捷地科技项目,为解决当前接地网检修存在的问题,研发出一套新型的电力接地网监测系统。

在谈到创业目的时,捷地科技项目研发工程师花明生说:“我们所做的不仅是为了提升经济效益,更多是希望这些突破能够助力国家飞速发展,打破外国企业对我们的垄断,真正意义上让中国智造点亮世界之光。”

在创业青年描绘的未来图景里,服务国家战略,是第一个关键词。

以废治废,助力生态环保

“治理污水、还故乡一抹绿色,是我一直以来的梦想。”黄淮学院净化科技项目负责人熊晨宇的话,带出了一段“前创业”故事。

熊晨宇的家乡在河南周口市。2019年5月,生态环境部组织开展了2019年统筹强化监督(第一阶段)工作,对全国地级及以上城市黑臭水体整治情况开展了现场排查。根据排查结果,周口黑臭水体消除比例为0。

知道这个消息后,熊晨宇将创业方向放在了工业废水的有机处理上。“以废治废”是熊晨宇和创业伙伴们处理工业废水的技术创新之处。

与传统废液处理采用的化学沉淀法、活性炭吸附、离子交换法等方式相比,“以废治废”利用植物、细菌、真菌、藻类等废弃生物材料对废水中的重金属进行有机处理,材料相对廉价,且不易产生二次污染。

熊晨宇曾用“道阻且长”来形容创业历程,在他看来,创业就是给自己一个机会,去做那些经得起时间考验、能让受益人竖起大拇指、给社会带来价值的事情。

事实上,熊晨宇团队心系绿水青山进行技术研发,也是众多微创业项目在创业实践中注重社会效益的一个缩影。

例如,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的炭索未来项目,关注到堆放燃烧农林废弃物造成的污染问题,研发农林废弃物清洁热解炭联产技术,将农林废弃物定向转化为木质活性炭、木醋液、木燃气、木焦油等产品。

对于青年创业者来说,实现自我价值、达成商业预期,固然是创业的目的所在,但能否凭借自己的技术探索为世界带来一点不同,将创业理想与更多人的福祉联系在一起,才是决定创业能否走下去的关键一步。

可以想见,随着一个个微创业项目落地生根、发展壮大,更多变化在发生,更多梦想在实现。

【责任编辑:许革】